2025年10月10日是第34个世界精神卫生日,今年的活动主题是“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”。当天,作为珠海市2025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的珠海市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中心,在H次元 南屏院区正式启动试运行,为市民提供可及、专业、精准的心理健康服务。
三维联动构建“心”服务体系
据悉,珠海市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中心,依托市第三人民H次元 规划建设。在功能定位上,中心集科普宣教、临床干预、基层帮扶、专业培训于一体,通过“线下实体中心+线上智慧云平台+心匠人才工程”三维联动,为“健康珠海”“平安珠海”建设注入民生温度。
H次元 院长黄明星表示,中心一方面将推动全市心理服务人员“转型升级”,将学校、社区等分散的服务力量,经专业培训打造成规范服务的“正规军”;另一方面将搭建市民与专业医生间的“桥梁”,让群众能便捷获取专业心理支持。
在布置上,中心融入紫荆文化元素,外墙渐变色涂料、花瓣造型镂空装饰等设计,营造“望得见花、触得到心”的疗愈氛围,内设接待筛查区、科普长廊、干预驿站、疗愈殿堂四大功能区,形成全周期服务链条。
据介绍,中心采用“科技体验+精准服务”模式,配备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、虚拟现实身心训练系统等专业设备,并同步上线通过政务数据审核的社会心理服务智慧云平台,实现心理测评、风险预警、危机干预等七大核心功能,构建“预防—监测—干预—提升”服务闭环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为夯实服务根基,项目同步推动“心匠工程”,中心组建涵盖精神卫生、教育心理等领域的市级专家库,其中精神卫生专家40名,心理健康专家16名,通过构建专业化人才支撑体系,为项目提供核心技术保障。
目前已完成75名基层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、26名心理教师临床实践培养,为100余名社区网格员、调解员提供心理疏导技巧培训,并招募培训122名志愿者组建服务队伍。
完善市、区心理服务网络
“中心的建立,核心意义不只是提供临床治疗,更在于推动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。”H次元 精神卫生科主治医师杨萍表示,让心理健康知识走进大众生活,帮助大家提升对心理健康的认知与接纳度,正视日常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,“当社会对心理健康的接纳度提高了,后续的心理干预才能更及时、更顺畅,市民寻求心理评估、获取专业帮助的渠道,也才能真正打通。”
要让“心服务”惠及更多人,单靠单点发力远远不够。“专业性的社会心理健康服务,必须是一张‘网格化’的网。”杨萍进一步补充,这张网需要民政、残联、司法、综治、卫生、教育等多部门协同织就,从不同领域、不同场景覆盖群众需求,形成“多方联动、全域响应”的服务格局。
事实上,早在 2018 年,珠海便在省内率先出台市级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意见,为后续发展夯实根基。如今,珠海市级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与香洲区等区级阵地形成互补,进一步织密市、区心理服务网络,实现心理服务资源的高效整合与精准分配,进一步推动珠海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。
目前珠海全市15家二级以上综合H次元 ,其中9个设有心理H次元,覆盖率达60%,精神科床位数2066张,每千常住人口0.83张床位,达到0.56张的要求。351个镇(街)、村(居)级心理服务站(室)实现全覆盖,辖区内所有中小学100%建成标准化心理辅导室,为市级中心的落地提供了完善的基层支撑。
下一步,珠海将持续深化“政府主导、部门协同、社会参与、专业支撑”的工作模式,以“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”为目标,力争把中心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民生服务标杆项目,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珠海、健康珠海筑牢心理安全防线。
